6月6日,達州高新區鄉鎮(街道)黨(工)委書記上黨課“擂臺賽”舉行。來自各鄉鎮(街道)的5名黨(工)委書記同臺亮相,圍繞“壯大集體經濟、促進鄉村振興”取得的成果,“打”擂臺、“比”成績。
為何選題集體經濟,這道出的是其在鄉村振興中的重要性。
村集體經濟是一座沉睡的“金山”,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近年來,達州高新區緊盯目標、項目、政策、試點,借助外力、激發內力、增強活力,不斷探索壯大村集體經濟的路子,如今,各鄉鎮街道都走出了自己的特色道路。
(相關資料圖)
借助外力
“入股分紅”促進群眾增收
“各位,社區用集體資金8萬元入股到烏梅酒廠,每年大家將獲得0.5萬元的分紅……”不久前,達州高新區石板街道三排社區相關負責人帶領本社區居民來到了轄區的宜華酒業烏梅酒廠了解生產情況。
間隔不久,另一些村民又來到了達州市三牌園林綠化有限公司在三排社區投資建設的種植園,詳細聽取技術人員介紹的種植細節,了解企業目前的生產運營情況。
關心背后牽涉的是村民“錢袋子”。據了解,達州市三牌園林綠化有限公司在三排社區建設了綠植種植基地,社區與該公司簽訂“種植合作協議”,將集體資金25萬元投入企業,并折股量化到村民,收益按投資金額的10%每年固定分紅2.5萬元。
“這兩家企業每年都會給村集體分紅3萬元,這讓村民獲得了真金白銀的紅利,所以大家對企業的發展十分關注,我們才組織了這樣的參觀活動。”三排社區相關負責人說。
為不斷壯大集體經濟,近年來,三排社區在引導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上進行新探索,按照“基層組織引領、投資治理賦能、綜合經營增效、整村推進共富”思路,整合了社區各類扶持性資金投資了達州市三牌園林綠化有限公司、宜華酒業等企業,將股權分發給群眾,讓群眾以“股東”的身份獲得切實利益。
以三排社區為試點,石板街道正在探索一條集體經濟的新路徑。2022年以來,石板街道積極探索村企共建的“入股分紅”新模式,在認真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合理利用政府扶持資金和村集體資金入股企業,采取“保底分紅”方式,并實行資金入股分紅,實現資本保值增值,有效盤活村集體資金、資源,提升村集體經濟收入。
激發內力
“村企合作”壯大集體經濟
當前,正值苧麻收割季節,在金埡鎮青竹村的苧麻種植基地,麻農們兩兩合作,打麻葉、割麻桿,遠遠望去,全村到處呈現一派火熱的豐收景象。
青竹村作為金埡鎮規劃建設“萬畝苧麻產業帶”的重點村落之一,如今,該村的苧麻地規模已達1300余畝,預計今年將為村集體經濟帶來13萬元收益,同時帶動當地老百姓就近就業1000余人,推動全村整體收入新增120萬元。
據介紹,這得益于“平臺公司+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合作模式。青竹村依托金埡鎮“一帶一園一景點”發展規劃,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統籌推進“荒坡整治”與“產業發展”兩項工作,并通過“平臺公司+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合作模式,加強與苧麻科技公司深度合作,共同出資建設了集中打剝場和初加工廠,延伸苧麻產業鏈。
依靠“平臺公司+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合作模式,青竹村集體經濟走出了困境,而這樣的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在金埡鎮已逐漸成熟。
近年來,金埡鎮按照“一帶一園一景點”的發展思路,大力推行“公司+村集體”發展模式,以公司為資源依托,充分發揮村集體的黨建引領作用,將各方力量凝聚在具體項目中,通過流轉、托管等方式,整合現有資源,盤活閑置資產,推動組織融合、資源融合、發展融合。據悉,截至2022年底,金埡鎮共發展苧麻5577畝;2023年計劃新發展苧麻2000畝。
“我們將構建‘訂單農業+智慧收購’體系,推進專業化、規模化、標準化苧麻生產經營,將‘萬畝苧麻產業帶’打造納入達州高新區涉麻產業融合發展之中,助力金埡鎮建成鄉村振興示范鎮。”金埡鎮相關負責人說道。
激發活力
特色產業夯實振興之路
“我們這里山好水好,養出的小龍蝦個頭大、肉質鮮嫩,一上市便銷售火爆。”隨著小龍蝦逐漸上市,斌郎街道鄭家村的小龍蝦養殖基地逐漸忙碌了起來,村民劉紀勇正在撈出前一天晚上放在池塘中的捕蝦籠。
養殖小龍蝦正是鄭家村選擇壯大集體經濟的路徑。近年來,鄭家村通過“黨建+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發展“稻田+小龍蝦”循環養殖,以點帶面,帶動農戶共同致富。“今年小龍蝦養殖收入可達14萬元左右,村民可享受50%的利潤分紅。”鄭家村黨支部書記潘廣欽說。
不僅僅是鄭家村,發展特色產業,壯大集體經濟的“大戲”也在斌郎街道龍坪村上演。
在龍坪村山水旺牛蛙養殖基地,工人們正忙著打撈、裝袋牛蛙,這些牛蛙將運至重慶、成都等地進行銷售。據基地負責人介紹,該項目同樣采取“黨建+公司+農戶”模式,流轉土地150畝,投資2000萬元,建成生態養蛙基地。村集體經濟聯合社以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入股,每年按純利潤的5%進行固定分紅,同時解決本地40余人就業。
像鄭家村、龍坪村這樣的村集體經濟組織,斌郎街道已建立13個。如今,為強化組織引領作用,圍繞“黨建+產業”模式,斌郎街道大力推行“黨支部建在產業鏈上、黨員聚在產業鏈上、人才育在產業鏈上、農民富在產業鏈上”的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以黨建促產業、以產業帶民富,強化組織引領,每個村(社區)都至少有一家由村兩委領辦或創辦的村集體經濟組織,通過思想引導、工作指導和政策支持等方式推進黨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
“未來,我們將繼續以‘黨建+產業’的思維模式,推動村集體經濟轉型升級,探索建立經營靈活、管理有效、運行穩健的集體經濟發展新機制,帶領廣大群眾共同致富奔小康。”達州高新區斌郎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
□達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王燦然 劉姣
來源:
下一篇:最后一頁
現代快報網是由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旗下的現代快報傾力打造的江蘇新聞門戶
華爾街新恐慌指數以異常穩定的方式交易。這讓習慣于期權市場快速變化的
天津北方網訊:日前,天津海河傳媒中心與天津食品集團簽署合作協議,雙
近日,買車網Buycar獲悉,公安部宣布繼續擴大私家車新車上牌免查驗試點
6月7日,浙江杭州。2023高考首日,在杭州十四中考點,第一科語文科目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