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界VC情報局之城市看板,我們來到安徽東部城市滁州。東鄰南京,西接合肥,北枕淮河、南臨長江,滁州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核心區城市之一。
2022年,滁州GDP達3610億元,同比增長5.5%,經濟總量穩坐“安徽第三城”,增速全省第一。具體來看,滁州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光伏、半導體、汽車、新能源電池、醫療器械、智能家電、新型化工、食品等八大產業鏈鏈長制。尤其面對“雙碳”機遇,滁州利用資源稟賦加速布局光伏產業,正全力打造“世界光伏之都”。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敏銳的投資人開始接踵而至。
一粒石英砂,撐起千億產業鏈
投資界-VC情報局根據公開消息不完全統計,滁州全市共發生融資事件166起。2022年以來,新能源和新材料領域融資最為活躍。
提到滁州,不得不提光伏。
去年12月,光伏獨角獸英發睿能宣布已完成Pre-IPO輪融資,半年完成兩輪超26億元的融資。本輪由宜賓市高新投領投,建發新興投資、晨道資本、華菱迪策、天府三江資本、毅達資本等共同參與完成。而上輪融資由國家綠色發展基金領投,宜賓英發睿能產業基金,蘇州東合、金雨茂物、千乘資本、朋哲資本、宇納資本、中節能等知名投資機構參與。
英發睿能脫胎于1987年成立的英發集團。據了解,英發集團早期做電子類產品,主要生產電視機配件FBT,這一配件與光伏產品相似,相當于光伏組件環節里的電池。經過戰略調整,英發集團選擇了光伏電池切入光伏產業,于2016年設立安徽英發睿能,且專注于高效晶硅太陽能電池片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目前共有安徽和四川兩大生產基地。
公司官網顯示,英發睿能即將向資本市場發起沖擊,這意味著滁州將迎來一個光伏IPO。
早在2018年,全球生產規模最大的單晶硅產品制造商隆基樂葉在滁落地的年產13GW太陽能組件項目投產。龍頭企業的入駐引來產業鏈上下游集群抱團來滁,幾年時間,從無到有,滁州已建立起一個投資規模大、頭部企業多、產業鏈齊全的光伏產業集群——隆基股份、晶科能源、福萊特、福斯特、東方日升等光伏巨頭紛至沓來,構建起石英砂開采加工、硅片、光伏玻璃、光伏電池、光伏組件、逆變器、智能支架、封裝膠膜、儲能光伏電站等日趨完整的垂直一體化產業鏈條。
巨頭為何青睞滁州?
這與滁州豐富的石英砂資源息息相關。光伏玻璃是制造光伏組件不可替代的重要輔材,而石英砂是光伏玻璃的主要原料之一。滁州鳳陽優異石英砂資源十分豐富,石英砂覆蓋面積達80平方公里,遠景儲量在100億噸以上,其中二氧化硅含量達99%以上,儲量、品位和開采價值均居全國第一位,是全國著名的“石英之鄉”。
憑借得天獨厚的資源加持,“點沙成金”的詩篇在滁州上演。追光逐鏈,通過幾年的努力,滁州借助百億噸石英砂資源,培育出千億光伏產業群。
另一支柱,新能源汽車產業
滁州的野心遠不止于光伏,汽車裝備制造已成另一張亮眼名片。資料顯示,“十三五”以來,滁州市汽車及裝備制造業年均增速約10.2%,成為第一個跨越千億大關的支柱產業。
今年年初,滁州跑出了一個IPO。2月27日,滁州多利汽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多利科技”)正式登陸深交所,本次發行價為61.87元/股,盤中大漲44%,目前市值超百億。
早在2010年,曾在上海多利汽車配件廠擔任廠長的曹達龍與創業伙伴鄧麗琴發覺到乘用車國產化的發展機遇,于是便設立了滁州達世汽車配件有限公司,專注于生產汽車沖壓零部件和沖壓模具,即多利科技的前身,并由鄧麗琴出任董事長。伴隨著全球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多利科技也敏銳地調整了業務方向,開始拓展布局新能源整車客戶。經歷十余年發展,多利科技成功打入新能源汽車供應鏈,俘獲了特斯拉、理想等一眾客戶。靠著一個個汽車零部件,這家公司最新一年營收超30億元。
新能源汽車產業攸關下一個時代的話語權,歷史意義不言而喻,各地都在爭搶,這個能夠帶來巨額稅收和巨量就業機會的超級產業,沒有誰愿意放棄。
去年10月,滁州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發布關于公開征求《滁州市汽車及裝備制造產業“十四五”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公告,其中指出,“十三五”期間滁州市汽車及裝備制造業在取得長足發展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龍頭企業帶動作用不突出,行業龍頭企業數量不多等。針對這一突出問題,滁州把關注點重點放在如何吸引龍頭企業入駐上。
今年開春,知名車企、汽配公司在滁落地重大項目的消息頻傳。1月,滁州經開區和寧波市陽光汽車配件有限公司正式簽約,在經開區投資建設年產2000萬套新型輕量化汽車內飾系統項目;2月,蔚來汽車整車第四工廠將落戶安徽滁州市經濟開發區;同月,理想汽車在滁州成立能源公司。
乘著雙碳的東風,滁州汽車產業正綻放獨特的光芒。
滁州產業崛起的背后力量
透視背后,滁州產業發展背后出現眾多創投力量及政策。
今年2月,安徽省新興產業引導基金發起設立安徽省智能家電(居)產業主題母基金,落地中國家電設計與制造特色產業基地——滁州,母基金總規模30億元。基金將進一步優化安徽智能家電(居)產業結構,充分利用資本市場促進智能家電(居)產業轉型升級。
去年11月,滁州市國有企業聯合中復資本共同發起滁州瑯琊中復智造產業基金,該基金總規模10億,主要聚焦以前沿科技為主導方向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投向數字科技、智能制造等高新技術產業企業。
稍早前,中新集團發布公告稱,子公司中新蘇滁擬作為有限合伙人以自有資金參與組建蘇滁產業基金。其中,蘇滁產業基金規模為10億元,投資領域以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營養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為主。
而早在2021年9月,滁州市首只百億級股權投資基金——國調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基金(滁州)誕生,由國調基金牽頭、與滁州市相關國有企業共同作為基金投資人發起設立,基金總規模100億,重點投向光伏、鋰電池、半導體、汽車裝備等產業。
在創投政策方面,去年5月,《滁州市促進風投創投發展加快打造產業資本中心若干政策》出臺,其中提出引導風投創投集聚滁州、投資滁州,量質并舉打造產業資本中心,力爭5年引進不少于50家行業領先的知名基金管理機構,實現備案基金管理規模不少于5000億元,在滁實現投資超1000億元,基本形成與產業體系高效融合、互動繁榮的資本服務生態體系。
在產業政策方面,去年10月發布的《滁州市汽車及裝備制造產業“十四五”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明確指出,力爭到2025年,汽車及裝備制造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取得顯著成效,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加快推進、重點打造汽車及零部件、智能裝備等十大優勢、新興產業板塊,奮力打造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國有影響力的重點裝備制造企業,努力為全省高端裝備制造業更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多滁州貢獻。
更早之前,2021年10月,《安徽省光伏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印發,其中提到促進區域協同合作。支持合肥、滁州、蚌埠、六安、馬鞍山、蕪湖、宣城等市結合地方實際,差異化布局光伏玻璃、電池、組件、逆變器等光伏產業鏈重點環節,加快構建形成區域集聚、優勢互補、配套協同的光伏產業發展格局。
不久前,2023年安徽省各市一季度GDP排名出爐,合肥、蕪湖、滁州繼續領跑。從當年的默默無聞到如今的脫穎而出,完成“第三城”的目標,滁州正在快馬加鞭。
投資界VC情報局之城市看板,我們來到安徽東部城市滁州。東鄰南京,西接
天風證券發布研究報告稱,首予能鏈智電(NAAS US)“買入”評級,預計202
上海市七寶中學高一上分班考(答案)上海市交大附中高一上分班考(答案
在閱讀文章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還
2023年6月18日訊:近日,星河動力航天圓滿完成智神星一號運載火箭級間
X 關閉
X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