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阮大鋮(1587~1646)字集之,號圓海、石巢、百子山樵。
2、安徽桐城人,一說安徽懷寧人。
3、明末政治人物、著名戲曲作家。
【資料圖】
4、以進士居官后,先依東林黨,后依魏忠賢閹黨,崇禎朝終以附逆罪罷官為民。
5、明亡后在福王朱由崧的南明朝廷中官至兵部尚書、右副都御史,對東林、復社人員大加報復,南京城陷后乞降于清,后病死于隨清軍攻打仙霞關的石道上。
6、所作傳奇今存《春燈謎》、《燕子箋》、《雙金榜》和《牟尼合》,合稱“石巢四種”。
7、 阮大鋮于萬歷四十四年(1616)中進士。
8、天啟初,由行人擢給事中,不久因居憂還里。
9、阮大鋮曾經列籍東林,為高攀龍弟子。
10、同鄉左光斗是東林在憲司的領袖人物,也是大鋮倚以自重的朋友。
11、他在打倒方從哲引入的非東林閣老史繼偕等人的“斗爭”中立下頭功,因此名列東林骨干,在《東林點將錄》中綽號“沒遮攔”。
12、天啟四年春甲子,吏科都給事中出缺,左光斗通知大鋮來京遞補。
13、而趙南星、高攀龍、楊漣等一伙人因為與左光斗發生內訌,因此“以察典近,大鋮不可用”,而準備改用高的另一名弟子——同為東林闖將的魏大中。
14、經過一番內部交易,等到大鋮至北京時,趙南星一伙人使之補工科。
15、吏居第一,而工居最末。
16、本來按資歷遞補應該輪到吏科的阮大鋮。
17、此時魏忠賢出現了,他讓阮大鋮遂得償心愿。
18、但是,阮大鋮的官沒能做多久,東林的可怕壓力就讓他上任未及一月便棄官逃回老家。
19、從此大鋮與東林決裂。
20、 魏忠賢當權時,他被召至京城,為太常少卿。
21、他深知自己是東林出身,又當上了反東林楷模,估計是兩面難討好,因此行事十分小心。
22、一段時間后,他又歸鄉里,打算觀望形勢。
23、 崇禎二年(1629),魏黨事敗,他上書指出東林與閹黨都“黨附宦官”,應該一起罷去(大鋮準備了兩本不同的奏章,一起送至北京的朋友楊維垣處。
24、其一專劾崔、魏之閹黨。
25、其二“以七年合算為言,謂天啟四年以后,亂政者忠賢,而翼以呈秀,四年以前,亂政者王安,而翼以東林”。
26、但楊維垣因為正和東林敵對,因此沒有按照他的囑托“見機行事”,上了第二本)。
27、然后他上京任光祿卿。
28、崇禎不聽,結果他名列逆案被罷官,避居安慶、南京,招納游俠,談兵說劍,結成文社。
29、中途他想與復社和東林講和,因此在復社領袖張溥為其師周延儒復相而奔走活動時慷慨解囊相助,表示愿意重歸東林。
30、東林反對周報答他。
31、因此崇禎一朝終未得仕。
32、不過他舉薦以自代的馬士英由此登上高位。
33、崇禎八年(1635),農民起義軍進入安徽。
34、大鋮避居南京,廣召勇士,當時復社中名士顧杲、楊廷樞、黃宗羲等憎惡其為人,作《留都防亂公揭》驅之,曰:“其惡愈甚,其焰愈張,歌兒舞女充溢后庭,廣廈高軒照耀街衢,日與南北在案諸逆交通不絕,恐嚇多端。
35、” 崇禎十七年三月,李自成破北京,毅宗山陵崩。
36、同年五月,福王在南京即帝位,馬士英執政,阮大鋮得其薦舉,被起用為兵部右侍郎,不久晉為兵部尚書,編《蝗蝻錄》,據《留都防亂公揭》對東林、復社諸人立意報復,大興黨獄。
37、東林黨人聯合明軍將領左良玉,發動“清君側”。
38、順治三年( 1646 )六月,清軍渡錢塘,阮大鋮率先剃發降清。
39、清廷授其內院職銜。
40、他感激涕零,自請為前驅,破金華后隨清兵入閩,在五通嶺上突然頭面腫脹,貝勒勸他留下養病,“大鋮驚曰:‘我何病?我年雖六十,能騎生馬,挽強弓,鐵錚錚漢子也!我仇人多,此必東林、復社諸奸徒潛在此間,我愿諸公勿聽!’已而又曰:‘福建巡撫已在我掌握中,諸公為此言得毋有異意耶?’”于是大鋮帶病隨軍南征,越仙霞嶺,眾將上馬緩行登山,而“大鋮獨下馬,徒步而前,左牽馬,右指騎(者)曰:‘我精力百倍于后生!’蓋示壯以信其無病也。
41、言訖,鼓勇先登”,不久“馬拋路口,身踞石坐”,僵仆石上死。
42、時天氣炎熱,尸體潰爛,清軍草草收殮,不知埋在何處。
43、一說阮大鋮聞馬士英被殺,自投崖下死,被戮尸。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下一篇:最后一頁
1、阮大鋮(1587~1646)字集之,號圓海、石巢、百子山樵。2、安徽桐城
中工網訊為充分發揮職工“大學習”課堂和職工讀書小組作用,積極構建書
來為大家解答以下的問題,然而過,悄然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
我不想每次出門后,就變成一個麻煩的女人“土地爺”擺酒賣地,開發商:我
據香港點新聞報道,3日,香港國安處宣布此前通緝8名亂港分子,包括任建
X 關閉
X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