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當前很多的金融機構都在大力發展財富管理業務,那么究竟什么是財富管理的應有之義?又如何看待“產品賺錢投資者不賺錢”這一問題?
7月8日,在以“新變局、新財富、新動能”為主題的中國財富論壇上,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巡視員周學東表示,投資者之所以要向金融機構尋求財富管理服務,并為之付費,有兩個基本前提:一是相信金融機構能為其服務,二是相信金融機構的專業水平。這也是金融市場成熟國家和地區推崇落實信義義務(Fiduciary Duty)的重要原因。
“但是,目前我們財富管理領域一個很大的缺失在于買方投資顧問制度未發展起來。金融機構既是資管產品的提供者,又同時作為資管產品的銷售機構,在向客戶提供財富管理服務時,過度關注產品銷售,甚至存在內在的角色沖突和潛在的道德風險。單一的銷售機構,也是如此。”周學東指出。
為此,周學東認為,需要大力發展的財富管理,是以投資者利益為先的、買方性質的財富管理業態,即買方投顧。
據周學東介紹,關于發展買方投顧機構問題,去年以來,其參與了CF50關于資管新規實施5年來的情況評估課題研究。該課題形成的一個基本結論是需要進一步厘清以下兩個問題:一是對于持牌資管機構,無論是以銷售自身發行的資管產品的、純粹的資產管理機構,如理財子公司、公募基金,還是既銷售自身發行的資管產品,也可代銷其他機構產品的商業銀行、基金銷售公司、證券公司等,天然具有從事財富買方投資顧問業務的優勢,但必須要建立嚴格的“防火墻”機制,以防止利益沖突和潛在的道德風險。二是應當探索發展獨立的買方投顧機構,即本身既無產品創設、也無產品銷售業務、純粹做資產配置投資規劃咨詢的專業機構。
為了更好地促使買方投顧機構為投資者的利益服務,周學東建議,除了正常收費外,也可以探索允許買方投顧參與投資者超額收益分成,平衡雙方利益,形成正向激勵機制。
此外,周學東還提到,近年來,以ChatGPT為代表的生成式AI技術飛速發展,給買方智能投顧業務發展提供了潛在的技術支撐。比如,生成式AI可針對客戶的財富特點及投資偏好,通過分析預測各類資產價格趨勢,形成有價值的投資組合策略與建議,從而降低投資者溝通成本,提升投顧成效。
(文章來源:中國經營網)
上一篇:《塵緣》:女主瞪眼木頭,女配卻沉魚落雁,果然對手不能選太強的
下一篇:最后一頁
當前很多的金融機構都在大力發展財富管理業務,那么究竟什么是財富管理
娛樂圈作為殘酷的名利場,競爭從來就沒停歇過。每一年專業院校畢業的科
一、荷蘭旅游推薦現在荷蘭可以辦理旅游簽證了。因為荷蘭政府已經恢復了
在潛水員戴夫這個游戲中,很多奇冰川底下那個戴頭盔的鯊魚怎么打,很多
證券時報e公司訊,南方精工(002553)7月9日晚間披露半年度業績預告,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