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已經臨近期末了,OK的學校還發下來一個通知,讓小朋友帶回家簽名。我仔細一看,原來是“脊柱彎曲異常篩查”。
(資料圖片)
檢查的時候,需要娃脫去上衣,讓醫生用手觸碰后背,摸一下脊柱,所以需要提前告知家長,征得同意。
其實咱們號聊“脊柱側彎”的問題已經好幾次了,最早3年前我就和大家分享過,起因還是朋友家的孩子有明顯的高低肩,朋友不放心,趕緊帶去醫院照X光,檢查完之后果然!有輕微的15度左右的側彎。
所以我當時就寫了文章和大家科普這個事情。
當時在查資料的時候,統計數據真的讓我觸目驚心,居然超過30%的小學生有脊柱側彎的癥狀;每年還以30萬的數量在猛增,比例高得嚇人!
也難怪最近一年,OK的學校對“脊柱側彎”的問題極其重視。不僅要做體檢篩查,學校還自編了一套“正脊操”,規定每個小朋友都要學會,上午下午的大課間都要做一次。這個重視程度,已經堪比“視力”了。
不過我觀察下來,這個操主要還是一個放松筋骨的作用,真正要從源頭上解決小學生的“脊柱”問題,最最關鍵的還是:
“坐姿”
現在的娃上了小學之后,白天在學校90%的時間都是窩在座位上的;放學回家,低年級的小朋友可能還有一點玩樂的時間,高年級的孩子還是繼續蹲守在學習桌前……
本身久坐就是很傷脊柱很累腰的,更不用說10個娃里面9個坐姿都是歪七扭八的,要么斜著趴著葛優癱,要么扭成麻花狀,要么二郎腿甚至還有盤腿打坐的……這種不良坐姿保持個一年半載,出現含胸駝背,那是再正常不過的,更嚴重的,就是脊柱側彎導致高低肩,臉部不對稱,長短腿等等!
所以今天咱們就具體展開來說說坐姿問題,其實關于怎么坐才能真正不傷脊柱,怎么介入才真正有效,我們都有太多太多的盲區!
01
一個重大的誤區:坐直竟然不是最正確的坐姿?
在正式聊“怎么幫孩子拗坐姿”之前,必須先來澄清一個重大的誤區,抬頭挺胸其實并不是最正確的坐姿!
我想很多媽媽和我一樣,一看到娃“葛優癱”,就會立馬高八度,甩過去一句:
抬頭!挺胸!把背挺直!
“把背挺直”大概也是全國老母親統一的口頭禪了!但直到前陣子,我看了一個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體態調整師埃絲特·戈哈勒的演講,主題是“坐直并不是正確的坐姿”,短短5分鐘的科普,讓我醍醐灌頂!
為啥說“坐直”不是正確的姿勢呢?
這其實是因為人體的脊柱本身就不是筆直的,它有4個生理彎曲:頸椎前凸、胸椎后凸、腰椎前凸、骶椎后凸。這四個生理彎曲,可在身體直立時均衡脊柱載荷。
而我們刻意去挺胸,把背凹得直勾勾時,脊柱會違背自己的自然生理曲線,挺直成一個失去曲度的棍子。
這種姿勢保持久了,全身肌肉會過于緊張,就感覺到肌肉僵硬,酸痛,孩子肯定做不到,而且不僅不護脊,還會超傷腰!
所以從科學的角度來說,正確的坐姿并不是看背挺得多直,而是耳垂、肩、髖處于一條線上,同時脊柱有著正常的生理曲線。
02
把握好4個關鍵點,才能養成護脊的正確坐姿
但每次看到孩子的坐姿,我們總是各種揪心,總覺得他們身子骨軟綿綿,沒力氣,其實是沒人教過他們怎么“坐對”!
牢記4個點。
? 第一、找到坐骨
咱們人體的脊柱就像高樓大廈,如果沒有一個穩定的地基,脊柱這個高樓大廈肯定是不穩的。而當我們坐著的時候,上半身的地基,就是坐骨。
坐骨就是屁股跟座位接觸時左右兩個突出的大骨頭。
正確的坐姿通常都是用坐骨來承力的,那種哈腰葛優癱的坐姿,承力點都是咱們的尾椎。
所以我們要讓孩子自己去找一找“身體坐在坐骨”上的感覺:
先讓娃翹起屁股,讓他們用手指分別放在屁股左右兩側摸一摸,找到凸出的兩根骨頭,就是坐骨啦。
接著兩手按住坐骨不要松開,把小屁股放在椅子上(座位最好硬一點),再把手慢慢的抽走,這時候如果能感受到屁股底下有兩塊尖尖的骨頭在吃力,那個就是坐骨支撐的感覺了。
? 第二、hold住肚子
我們老覺得孩子沒筋骨,不是一味喊他挺胸坐直,真正要hold住的是他們的肚子。
跟他們講不明白,我們就把手放在孩子臀部上方一點的位置,給孩子的腰部一個推力,效果是立等可見的。
? 第三、收縮下巴
要知道人體上半身最重的就是腦袋,僅僅是坐在椅子上,要維持腦袋直立、不耷拉著就有點吃力了。
所以如果是在寫作業看書的情況下,或多或少的,都會不由自主地把頭往前送,這太正常了。
我們要做的不是吼他們,而是教他們用收下巴的方式來實現視線下移,這樣能避免讓頭部重心前移,就不會對頸椎造成太多的壓力。
收下巴移動視線的關鍵點,就在于下巴的這塊肌肉要盡量放松,在自然狀態下縮放,提醒自己用視線去追物,而不是靠伸脖子探腦袋。
? 第四、用3個90°原則,調整桌椅高度
最后還有一點也非常重要,孩子還處在生長發育期,一定要記著每隔半年左右幫他們調整一下桌椅的高度,讓娃的坐姿能在自然狀態下,呈現三個90°:
①膝蓋自然彎曲呈90°:
孩子的大腿與小腿能成90度角,同時雙腳又能舒服地平踏地面,這樣坐起來既有穩定感,兩腳也不會酸。如果雙腳無法舒服地平放地面,可以買一個小腳蹬來彌補落差。
②大腿與軀干呈90°:
屁股坐滿椅子時,身體跟大腿能成90°左右,必要時可以拿一個靠背墊協助孩子坐好。
③肘部搭在桌板上時能呈90°:
大家總是不怎么知道如何調整座椅和桌面的高度,其實很簡單孩子坐到座椅上,雙手擺放在桌上時,手肘可自然彎曲成90度~110度,就是良好的桌面高度。
03
3個小工具,讓保持坐姿更輕松
其實有時候,也不是娃不想好好坐,是腰背肌肉群不給力啊,挺不過五分鐘就想直接平躺。所以對于腰背力量弱的娃,就特別有必要去做一做針對性的練習,比如游泳,單雙杠,吊環,體操,舞蹈,都是很有幫助的運動。
暑假空閑時間多了,這些運動一定要盡量搞起來。
除了有針對性的運動鍛煉之外,咱們也可以適當的借助一下工具,讓娃能“支棱”得更持久一些。我之前和大家評測過的坐姿矯正墊,坐姿矯正器,閱讀架子,都是能輔助坐姿的好幫手。
1、坐姿矯正墊:
利用杠桿原理給后背一個推力,坐下去就能自然挺起來。
2、坐姿矯正器:
原理是給娃一個擱腦袋的地方,但造型還蠻多的,并不是每種都很好用。市面上常見的幾種我都做了評測,個人比較喜歡這種T字的頂胸款。
3、閱讀架:
在上文中提到的4個關鍵點當中,我個人感覺第3點“下巴放松后縮,讓視線下移”是最難的,因為伸脖子去靠近目標物,是大腦在無意識的狀態下,很自然就會做出的本能反應。
所以咱們可以用閱讀架把書、電子屏放置的角度抬升一下,讓目光能直接平視前方的物體,脖頸就會輕松很多。
至于網上一直很熱銷的“行軍十字棍”,“背背佳”等等,這些年陸陸續續都有媽媽私底下來問。那么看完今天的分享之后,我想大家心里應該都很清楚了,這些“裝備”架在娃的身上,都是有違正常的生理曲度的,這種刻意的扳直,是對脊柱巨大的傷害!
工具的借助都是一時的,真正能治標又治本的方法只能是,讓娃養成一個良好的坐姿習慣。文末給大家幾句口訣,可以心里一遍默念一遍照著做:
深呼吸,放下二郎腿,把身體架在坐骨上,收腹挺腰,兩肩放松,下巴后縮,讓視線自然下移,停留在桌面的書本上。
有沒有感覺身姿突然就挺拔了,頭頂上好像“吊著一根線”,把身體的關節一節一節地往上拉,含胸駝背的問題也瞬間一掃沒!
好了,那么就好好記住這種感覺,回家督促著自己和娃時不時有意識練一下吧。
下一篇:最后一頁
前陣子已經臨近期末了,OK的學校還發下來一個通知,讓小朋友帶回家簽名
非食品中,受國際油價下行影響,國內能源價格下降0 7%,降幅比上月擴大
昨(9)日,貓眼專業版發布數據,上映4天的電影《八角籠中》收獲了8 69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武林自古繁華,運河千年流芳”的杭州綻放出亞運
隔夜SHIBOR報1 1540%,上漲5 00個基點。7天SHIBOR報1 7260%,下降5 30
X 關閉
X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