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蔡堯)5月30日,記者從達州市2023年度民生實事和整治“群眾最不滿意的10件事”活動新聞發布會獲悉,我市將繼續通過實施一批關注度高、惠及面廣、影響力大的民生項目,著力解決一批群眾反映較多、期盼較大、時間跨度較長的“急難愁盼”問題,讓社會發展更有溫度、民生保障更有厚度、城市名片更有亮度,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滿意度得到明顯提升。
(相關資料圖)
發布會上,市委副秘書長、目標績效辦主任袁陜川就我市今年開展的53件民生實事和中心城區整治“群眾最不滿意的10件事”作了主發布。其中,53件民生實事包括省級民生實事28件、市級民生實事25件,主要涉及補助類、項目類、工程類,既涵蓋就業、社保、救助、醫療、教育等基本民生保障事項,又包括城市建設、農村通信、公共服務、技術推廣、人居環境等多層次多樣化的民生需求。整治“群眾最不滿意的10件事”包括“物業覆蓋與服務不夠,‘三無’小區存在環境臟亂差問題”“村道路破損嚴重,存在安全隱患問題”“機動車亂停亂放、占用人行道和消防通道,非機動車占用機動車道問題”等事項。
據了解,達州將進一步細化工作措施,壓實責任鏈條,清單式推進、臺賬化管理,確保各項民生實事和整治項目快速落地見效。同時,通過召開調度會、推進會解決工作中的突出問題,并強化督查督辦,及時反饋發現問題,督促點位問題立行立改、類似問題同步整改,積極推動民生和整治工作更加科學精細辦理。
四川日報、四川經濟日報、四川法治報、四川新聞網、新浪網、達州日報、達州市廣播電視臺、達州發布等媒體記者及市級相關單位負責人參會。
達州市2023年度民生實事和
整治“群眾最不滿意的10件事”活動新聞發布會答記者問
5月30日,在達州市2023年度民生實事和整治“群眾最不滿意的10件事”活動新聞發布會上,記者就熱點問題進行了提問,相關單位負責人現場解答。
記者:老有所養是老年人和社會普遍關注的話題,提升養老機構護理能力也是今年的民生實事內容,請問民政部門采取了哪些措施提升養老機構護理能力?
市民政局:養老問題涉及千家萬戶,備受社會關注。截至2022年底,全市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126.98萬,老齡化率23.7%,高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達州已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養老服務工作,民政部門聚焦失能失智老年人長期照護剛需,錨定“養老有溫度、護理更專業”目標,以實施養老機構護理能力提升專項行動為抓手,重點從設施、質量兩個維度,采取有力措施,務實高效推進全市養老機構護理能力逐步向標準化、專業化發展。
接下來,將新建老年養護機構17個,新增護理型床位4300張。并在推進鄉鎮行政區劃和村級建制調整兩項改革中,按照關閉撤并、整合重組、改造提升“三個一批”工作思路,進行適老化改造、設施更新和護理能力提升。目前,全市有養老機構190所,床位2.67萬張,其中護理型床位1.4萬張,占比52.4%,高于省定50%的目標。建立市、縣、機構三級培訓體系,強化養老服務從業人員操作技能訓練、職業素質培養。完善補貼制度,對持有國家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養老護理員,按照不同等級給予每人每月100-500元的崗位補貼。所有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簽訂“1+1”(1家二級以上醫療機構,1家就近鄉鎮、社區醫療機構)合作協議。同時,全市打造醫教養綜合體示范點14個、醫養結合機構31個,引進成都等地養老服務企業來達打造專業照護機構,促進醫、養、護、康能力進一步提升。
記者:“物業覆蓋與服務不夠,‘三無’小區存在環境臟亂差問題”排在中心城區群眾最不滿意的10件事首位。據了解,當前達州中心城區共有“三無”小區897個,請問對這些“三無”小區引入物業服務的難點在哪里?下一步將從哪些方面著手相關工作。
市住房城鄉建設局:“三無”小區是指無主管部門或自治組織、無物管、無人防物防的小區。當前“三無”小區引入物業服務存在社區缺乏主動性、專業物業服務缺乏參與“三無”小區治理積極性及社區和物業企業缺乏聯動性這三個難點。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我們將建立“社區黨組織+業委會(自管委)+網格員+樓棟長+物業公司”的模式管理“三無”小區。從自治組織、物業服務、安防措施、滿意度測評等方面進行全面評價,引導物業全覆蓋,推動“三無”小區高質量“清零”。對成功入駐“三無”小區管理且成效顯著的物業服務企業進行過渡期獎補,獎補金額最高達到其應收總額的30%,進一步激發企業參與“三無”小區服務的活力。同時,由轄區住建部門牽頭,根據物業服務事項進行月度考核,由轄區基治辦牽頭,對社區建立“三協助”機制(協助做好群眾工作、協助調解矛盾、協助解決重要事項)及成效進行考核,考核結果與社區工作經費、物業服務獎補金額掛鉤。
記者:農貿市場事關“菜籃子”安全,深受人民群眾關注,農貿市場綜合管理也是今年的民生實事內容,請問市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提高農貿市場管理水平?
市市場監管局:為切實做好農貿市場綜合管理“下半篇”文章,市委深改委將農貿市場管理納入原創性原動力改革,出臺《主城區農貿市場綜合管理專項改革實施方案》,把加強農貿市場持續管理作為改善民生的實際行動,突出農貿市場民生性、公益性、社會性,以“政府引導、屬地監管、市場運作、行業自律”為原則,逐步建立適應新形勢和符合達州實際的農貿市場綜合管理機制,引導農貿市場持續健康發展。
在強化農貿市場監督管理方面,推動農貿市場管理立法,進一步厘清管理體制,明確各部門職能職責,提出農貿市場規劃建設規范,并不得擅自關閉、停止經營或者改變用途,屬地政府要對農民自產自銷區制定優惠政策,促進農貿市場健康持續經營。推行“掛包單位+市場監管+城管+公安+街道辦”的聯動治理模式,持續治理市場“臟亂差”、占用消防通道等亂象,以及市場外違章搭建、占道經營、車輛亂停等行為。
在提升市場治理水平方面,組織開展“最佳文明誠信經營戶”評比活動,發揮正向激勵作用。同時,指導市場分區域推選1名攤位長,協助落實責任攤區的日常管理、收集經營戶意見建議、及時化解矛盾糾紛。建立“紅黑榜”制度,并根據綜合考評結果給予農貿市場一定的獎補經費,引導市場開辦者主動落實主體責任,助力農貿市場持續健康發展。
在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方面,設立便民快檢站,確保市民“買得放心、吃得安心”。建立農產品溯源體系,指導經營者將農產品采購信息、檢測信息、交易信息等錄入溯源系統,消費者可通過微信小程序掃碼查詢所購農產品和經營者信息,實現農產品從生產、批發、零售全程可溯。
記者:目前我市正處于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攻堅時期,公廁的建設和管理水平是創文工作中至關重要的一環。今年公廁問題列入中心城區群眾最不滿意10件事之一,說明中心城區公廁建設管理工作離群眾期盼仍存在差距,請問您如何看待這一問題呢?
市城管執法局:“小公廁、大民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公廁建設管理這一民生工程。目前中心城區公廁總量582座,其中環衛直管公廁130座,其他行業管理公廁452座,公廁數量已經達到文明城市創建標準,但離群眾需求仍有一定差距。一是公廁布局不均,由于“鄰避效應”影響,造成公廁規劃選址難,城區部分路段公廁數量較少(例如:金蘭路、鳳凰山路、西興路);二是行業公廁管護質效不高,行業領域公廁保潔人員數量和素質參差不齊,部分公廁在保潔管護上質效不高、市民體驗感不強。
為有效解決中心城區“公共廁所數量少、管護不到位問題”,我局將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強力實施專項整治。新改建公廁41座納入政府性投資計劃,并對接規劃部門提前完成選址,在鳳凰山路、西興路等路段新建獨立式公廁;同時,在火車站站前廣場、金蘭路、金龍大道等人流量大的點位建設5G智慧公廁,通過生物降解技術處理,減少對周邊人居環境的影響;并積極引導酒店、商場、餐飲門店等場所將內設廁所免費對外開放,利用存量廁所資源,最大程度方便群眾如廁;將公廁點位錄入到“一鍵尋廁”微信小程序、高德地圖等軟件中,市民通過掃描二維碼即可查詢公廁的詳細位置、廁位數量等信息,打造“互聯網+公廁”管理模式。在主要路口增設指示牌和導向圖指引群眾就近如廁,全力打造十分鐘如廁圈;并在條件成熟的公廁內增設充電設備、直飲機、嬰兒護理臺等便民服務設施,拓展公廁服務功能。
□達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蔡堯
來源:
上一篇:四川省人民政府發布一批人事任免
下一篇:最后一頁
男性補腎益精的常用措施如下:1 藥物:常用六味地黃丸、金匱腎氣丸、桂附地黃丸、貴由丸等。主要用于補腎養
男性在生活中總會出現一些不愉快的癥狀,這些癥狀比較輕微,對生活影響不大,很多人沒有注意到,但在病情逐
大家好,董蘭,關于董蘭的簡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1、董蘭,現任周口市發展和改革委
5月30日,建信中證500指數增強A最新單位凈值為2 6981元,累計凈值為2 6981元,較前一交易日上漲0 26%。歷史
自去年以來,房地產市場較為低迷,陰陽合同、經營貸置換按揭等套利手段死灰復燃,銀行放貸壓力大,導致信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