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大竹縣扎實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將“突擊式、粗放式、運動式”整治逐漸演變為“常態化、精細化、規范化”治理,形成了多元協同共振的人居環境治理新格局,縣域人居環境得到持續改善,鎮容村貌煥然一新。
狠抓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村莊環境實現大改觀。加強農業面源污染工作治理,建立綠色種養循環示范基地10萬畝,完成稻漁綜合種養3.1萬畝,增強化肥農藥減量增效工作。抓好廢舊農膜回收與利用項目建設,在全縣建立了40個廢舊農膜回收站,在村、組建立廢舊農膜回收點400個,從源頭上控制農業面源污染,農村人居環境得到不斷改善,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不斷提升。
整治非正規垃圾堆放點,鄉村再無“垃圾山”。縣財政投入1.23億元,徹底搬遷整治37個非正規垃圾堆放點,將治后場地覆土植綠還林,并加大監管力度,嚴防死灰復燃。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村莊建立了日常保潔制度,鄉鎮場鎮建立了垃圾應收盡收、“日產日清”機制。全縣建立健全了“戶分類、村收集、鎮運輸、縣處理”的四級垃圾收運體系,縣域生活垃圾悉數運往梨樹寺電廠作無害化處理,昔日“垃圾山”蠅蟲飛舞、臭氣熏天的“臟亂差”環境亂象,已蝶變成如今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的美景。
縣鄉合力整治路域環境,全民共享“暢安美”。大力實施普通干線公路提檔升級,清除公路沿線生活垃圾,拆除可視范圍內破舊戶外廣告、違章建(構)筑物、各種自制柵欄,規范設置各類管線、標志標牌和路名牌。
對公路沿線垃圾池“以燒代運”行為進行強力整治,督促相關鄉鎮(街道)和部門及時修復損毀垃圾池;加大各類運輸車輛在運輸過程中未密閉覆蓋的拋、冒、滴、漏等違法行為整治力度,從源頭切斷公路沿線揚塵污染。嚴禁在公路上打場曬糧,確保公路安全暢通,加快推進公路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打造“暢、安、舒、美”路域環境,為加快推動“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全域縱深推進垃圾分類,成為街坊鄰里的新時尚。通過黨建引領、企地合作、志愿者助推、試點示范等手段縱深推進垃圾分類宣傳工作,垃圾分類已逐漸成為街坊鄰里的新時尚。
多部門聯合辦公,強力開展商超、農貿市場、批發市場等場所的專項整治,從嚴限制塑料制品使用,鼓勵使用可循環利用的購物袋(籃);全面推行凈菜(果)入市,要求農戶將菜幫、菜葉、瓜果皮殼等果蔬垃圾和殘枝落葉、花草木竹等園林垃圾就近就地做無害化處理;按照屬地管理原則,鄉鎮統籌規劃,就地填埋或加工利用建筑垃圾。同時,鼓勵農戶就近就地無害化處理在生產生活中產生的建筑垃圾,以及易腐爛、易發酵、易降解的有機垃圾,從根本上實現垃圾源頭減量。
全面推進人居環境治理,讓和美鄉村展新顏。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村(社區)在資源配置上的積極性作用,將分散的村民組織起來,提升參與人居環境治理積極性與主動性,凝聚建設美好人居環境的合力。
按照“掃干凈、擺整齊、視覺美”的要求,在全縣農村廣泛開展“五清一改”(“五清”即清理交通干線兩側垃圾雜物、清理農村生活垃圾、清理村內溝渠消除黑水污水、清理畜禽養殖糞污等農業生產廢棄物、清理整治殘垣斷壁及庭院;“一改”即逐步改變影響農村人居環境的不良習慣),實現了村莊道路、溝渠沿線無積存垃圾,農戶房前屋后柴草(農具)堆碼整齊的整治目標,全縣村莊“臟、亂、差”問題得到有效解決。鄉鎮場鎮按照“坐商歸店、行商歸市、商品歸區、廣告歸欄”要求,持續開展環境集中整治,聚力打造宜居宜業小城鎮。
截至目前,該縣月華鎮成功入選全國非遺旅游小鎮,童家鎮等4個鄉鎮被評為全市最美鄉鎮,石橋鋪鎮等5個鄉鎮被評為省級衛生鄉鎮。
□達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閆軍通訊員 彭晨東 王婭琳
來源:
上一篇:2023“高考愛心直通車”接送近3000人次-即時焦點
下一篇:最后一頁
一、遼寧省葫蘆島市天氣預報1、大風藍色預警信號。2、預計6日21時到7日
1、2 眾所周知,活性乳酸菌飲品因為含有活性乳酸菌而對人體的腸胃有極好
6月8日,DR公牛集(603195)融資買入387 18萬元,融資償還596 26萬元,
證券時報網訊,據中建一局消息,近日,中建一局承建成都字節跳動辦公樓
1、沒有,貝爾·格里爾斯(BearGrylls)因為長期與雇主《發現》(Dis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