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進廠上班”,你會想到什么?
是在繁忙的流水線上朝九晚五,還是在悶熱的車間里大汗淋漓?無論如何,到產業一線工作,在不少人眼里都是個辛苦活兒。
2023年,我國高校應屆畢業生預計達1158萬人,同比增加82萬人。而在廣東求職的高校畢業生高達120萬人,規模和增幅都創下歷史新高,加上16萬技工院校畢業生,就業季壓力真不小。
(資料圖片)
一邊是尋找工作、渴望在大灣區一展身手的年輕人,另一邊,隨著產業轉型升級而涌現出的大量新崗位卻在虛位以待。
“產業缺青年,青年缺就業”。在“制造業當家”的廣東,怎么破解青年“不愿進廠”難題?
改善環境提升效率
拓產業人才“新空間”
不久前出爐的廣東經濟“半年報”中,有一組數據看似不起眼,卻跟青年就業息息相關:上半年廣東工業技改投資同比大幅增長16.8%。
工業技改指的就是工業企業采用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對現有設施、工藝條件及生產服務等進行改造提升,傳統車間被改造為無人車間、智能車間的同時,不斷解放人的雙手,更提供了更加優質的工作環境。
而隨著工業技改水平不斷提高,新生代“進廠”也不再只是在流水線旁“打螺絲”。而是可以靠技能“吃飯”,在產業最前線實現自我價值。
當然,光是企業升級可不夠,進廠求職的年輕人也得與時俱進。
打造人才生態鏈
為產業造血
今年,廣東嘗試構建63條“產教評”融合發展技能生態鏈。龍頭企業拿出10萬個技術技能崗位,出標準、出崗位、出師傅,院校出學生、出教師、出教學資源,政府則出政策、出資金、出管理培育技能人才。
歸根到底一句話:新一代技能人才培養得以真實崗位標準為引領,一切向產業需要看齊。
政府、企業、學校、行業協會合力,培養適應最新產業發展需要的技能人才。工業技改助力產業轉型升級、改善生產一線工作環境的同時,企業內部培訓也幫助曾經的操作技工升級為復合型人才,拓寬發展前景。
進廠嗎?年輕人!這是制造業大省對技能人才的呼喚,在今天更多了一份對產業未來的期待。無論最終選擇什么職業崗位,每一個努力奔赴未來、絕不躺平的求職者都值得被祝福。
(總臺記者 彭安若 戴威)
上一篇:高青縣黑里寨鎮開展“防災減災 安全你我”主題宣傳活動
下一篇:最后一頁
灣區三分鐘丨“進廠”嗎?年輕人---無論如何,到產業一線工作,在不少
魯中網淄博8月11日訊(通訊員楊鈺婉)為進一步增強農村居民的防災減災
碧桂園:預期上半年可能錄得未經審核凈虧損-本集團預期截至2023年6月30
金投期貨網提供(2023年8月11日)今日最新行情查詢今日最新純堿期貨價
溫州網訊(通訊員林夕榆陳文)連日來,溫州迎來高溫天氣。在溫州S1線車
X 關閉
X 關閉